我們遇到過很多關于助聽器補償方面的問題:</p><p> “孩子能聽到我和他說話的聲音了嗎?”</p><p> “能聽清小朋友在和他說什么嗎?樹上小鳥在叫他聽到了嗎?”</p><p> “現在孩子聽到的效果是最好了嗎?”</p><p> “香蕉圖調到最合適的位置了嗎?”</p><p> “助聽聽閾是不是越高越好?”</p><p> 毫無疑問,助聽器可以幫助聽損朋友聽到更多聲音,但是助聽器究竟把聲音補償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適呢?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疑問,卻從來就很少有人詳細討論。原因有很多,每個人的聽力情況、身體狀況和聽力需求不同,佩戴的助聽器品牌和型號也不同,因此想要找到統(tǒng)一標準來衡量是非常困難的,往往在一個人身上適用的標準,放到其他人身上就不合適了。</p><p> </p><center><img alt="" src="/upfiles/201904230254204164.png" width="440" height="250" /></center><p></p><p> 不過,雖然難以總結什么樣的補償結果是最好的,但我們可以明確指出什么樣的結果是不好的,通過規(guī)避不好的結果,就可以盡量最優(yōu)化助聽器的效果。</p><p> 在討論助聽器補償效果之前,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些與助聽器效果補償有關的知識,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助聽器的效果。</p><p> 什么是助聽器的補償呢?其實就是助聽器對聲音的放大,有些聽力師喜歡用“增益”來描述,其實就是讓使用者聽到原本聽不到的聲音。</p><p> 目前幾乎所有聽力師調試助聽器的第一步都是使用“驗配公式”來初始化助聽器,這些驗配公式來自于權威聽力學研究所或助聽器廠家,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聽力情況計算出理論上最適合他/她的聽力補償。這些“驗配公式”側重點不同,適應人群也不同,有些類似于處方藥(所以也被稱為“處方公式”),應該由聽力師根據情況來決定使用哪一種。有些聽力師認為助聽器的補償與“驗配公式”理論值相同就代表了助聽器達到了最佳效果,這種見解有其道理,但往往脫離了實際。</p><p> 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效果評估方法是“助聽聽閾評估”,其意義在于直觀地反映出助聽器佩戴者能夠聽到的最小聲音。除此之外,用于評估助聽器效果的方法還有真耳分析和問卷評估,其作用與助聽聽閾評估類似。</p><p> 不論是哪種效果評估的方法,都是供聽力師調試助聽器的一種參考,當佩戴者擁有比較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對聲音的認知時,他/她自身反饋的重要性和參考性是最高的。所以,在為成年人調試助聽器時聽力師會更重視其自身的反映,而驗配兒童的助聽器時,就需要用到更多的評估方法、更專業(yè)的知識、更好的服務態(tài)度。</p><p> 鑒于上述多個原因,本文主要討論兒童的助聽器補償效果,對成年人的情況暫時不作出分析</p><p> 談到助聽器的補償效果,我們就一定要認識香蕉圖。</p><p> 下面這幅圖橫坐標是頻率,從左到右表示頻率由低到高;縱坐標是聽力級,從上到下可以簡單理解為聲音由小到大。圖中顯示了健聽人語言信息和一般環(huán)境聲音的分布情況。</p><p> 圖中陰影區(qū)域覆蓋了所有的健聽人的語言信息,因為其形似香蕉,所以通常被簡稱為“香蕉圖”。(PS:在香蕉圖內只是一個范圍的概念,而孩子們的家長往往會希望得到更具體的目標。)</p><p> </p><center><img alt="" src="/upfiles/201904230254252528.png" width="440" height="250" /></center><p></p><p> 在認識了香蕉圖之后,我們還需要了解助聽器的增益究竟是怎么回事。</p><p> 助聽器將小聲放大給使用者聽,而助聽器的放大能力就是我們所謂的“增益”。</p><p> 助聽器是一種電子設備,自然就有儀器的功能限制,目前從助聽器的性能上來講,1kHz的最大增益可以達到85dBSPL左右,也極可能是助聽器的最大增益,而4kHz的最大增益一般不會超過60dBSPL,很多助聽器在4kHz處的最大增益才50dBSPL左右,也就是說,頻率越高助聽器的最大增益就越低。</p><p> 因為助聽器有其極限的補償能力,所以當聽力損失嚴重到一定程度時,助聽聽閾的一些點是無法落在香蕉圖里的。</p><p> 所以,助聽器的補償效果不僅和助聽器有關,和孩子的殘余聽力情況也是有關系的。</p><p> ●中度和重度聽力損失(平均聽力損失41dBHL至80dBHL)</p><p> 對中度和重度的聽力損失,如果要求助聽聽閾的結果落在香蕉圖內,需要的增益大概在10dBSPL和60dBSPL之間,這樣的增益是主流助聽器都可以提供的,本著聽到聲音越多越好的原則,全頻率的補償結果達到香蕉圖的中等偏上是比較理想的。</p><p> 也就是說,如果孩子的聽力損失在41dBHL至80dBHL之間,戴上助聽器之后的助聽聽閾結果比較理想的結果是全頻率都在30dBHL左右。</p><p> ●極重度聽力損失(平均聽力損失超過80dBHL)</p><p> 當平均聽力損失超過80dBHL后,在一些中高頻的頻率點,由于助聽器最大增益的限制,助聽聽閾的結果將不能保持在30dBHL,會隨著使用者的聽力下降而下降,甚至跌出香蕉圖。</p><p> 以4kHz為例,絕大部分助聽器在該頻率點的最大增益都在50dBSPL左右,當使用者的聽力在80dBHL以下時,即使助聽器在該頻率滿檔工作也無法保證補償結果是30dBHL,當使用者聽力下降到100dBHL以下時,補償結果通常都會跌出香蕉圖。</p><p> 這種情況在3kHz處也偶爾出現。</p><p> 不只是極重度聽力損失,只要是中高頻特別差的聽力情況,都會遇到上述的問題。</p><p> (對于近些年出現的移頻功能,將高頻聲音轉換為較低頻率聲音,可以有效地提高助聽聽閾的結果,但會比較明顯地改變聲音質量,而且缺乏權威研究證明其對學習語言的促進作用,所以在此不做討論)</p><p> 在這種情況下,即使中高頻某些頻率助聽聽閾的結果并沒有落在香蕉圖范圍內,也已經是助聽器最好的補償效果了,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聽力補償,更換助聽器的意義已經不大了,還是植入耳蝸更好。</p><p> ●輕度聽力損失(平均聽力損失26dBHL至40dBHL)</p><p> 助聽聽閾超過香蕉圖上限會不會更好?</p><p> 落在香蕉圖中,也只是接近了健聽人的聽力情況,那如果助聽聽閾在香蕉圖之上,不就可以聽得像健聽人一樣了嗎?</p><p> 這其實是很多家長的想法。</p><p> 但有些事情過猶不及。</p><p> 助聽聽閾評估采用小兒行為測聽的方法,但是孩子由于智力發(fā)育等多方面的原因,還沒辦法給出非常準確的反應,所以助聽聽閾的結果往往比孩子實際的佩戴效果差,助聽聽閾若在香蕉圖之上,有可能代表孩子實際的佩戴效果比顯示得更高。</p><p>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各種各樣的噪聲,健聽人的耳朵擁有非常出色的處理噪聲的能力,所以即使在較雜亂的環(huán)境下也能有效地聆聽(太亂是肯定聽不清的)。但是助聽器處理噪聲的能力相較于健康人耳來講還是要差很多。若助聽器的補償過高,外界的噪聲就會干擾使用者聆聽。</p><p> 除此之外,助聽器作為一個電子儀器,其自身也有噪聲。這種噪聲會隨著助聽器的增益而增大,當助聽聽閾在香蕉圖之上時,孩子很有可能聽到助聽器的噪聲,與外界噪聲混合在一起,這將會大大提升聆聽的難度,并且還可能導致孩子不舒服,甚至拒絕佩戴助聽器。</p><p> 助聽聽閾評估雖然是評估助聽器效果最常用的方法,也是聽力師調試孩子助聽器的一項重要參考,但它只能說明孩子聽到了什么樣的聲音,卻無法反映孩子學習語言的結果如何。</p><p> 所以在重視助聽器效果的同時,還應該更多去重視孩子的康復和語言學習,兩者相輔相成才是王道。</p><p> 切記,助聽器補償要遵從科學,過猶不及。</p><p> 更多詳情請登錄聽覺有道助聽器cxji.cn</p>" />